智能传感器发展新技术新风口发表时间:2023-11-20 11:28 随着微纳技术、数字补偿技术、物联网技术、多功能复合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新结构、新功能层出不穷,总体发展方向必然是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低功耗等。 基于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的规律以及力敏、热敏、光敏、磁敏、气敏等敏感元件,开发具有新原理、新效果的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是开发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小型化传感器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军事医学领域,利用酶电极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开发出生物传感器,能够及时、快速地检测细菌、病毒及其毒素,从而实现对生物武器的有效抗菌防护。 利用量子力学中的相关效应来设计和开发量子敏感器件,例如谐振隧道二极管、量子阱激光器和量子干涉组件。这些元件具有速度快(比电子传感器件快1000倍)、功耗低(能耗降低到电子传感器件的1/1000)、高效率、高集成度、经济可靠等优点。 纳米电子学的发展也在传感技术领域引发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利用纳米技术制作传感器,尺寸减小,精度提高,性能大大提高,纳米传感器站在原子尺度上,极大地丰富了传感器的理论,促进了传感器的生产水平,拓宽了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微机电系统(MEMS)是集成了微机构、微传感器、微执行器、控制电路、信号处理、通信、接口和电源的微系统,是用于设计、加工、制造、测量和控制微纳材料的技术。 MEMS技术包括:硅微加工技术、深反应离子刻蚀、LIGA技术、分子组装技术、体微加工、表面微加工、激光微加工和微封装技术。 硅微加工技术是MEMS的主流技术,它是一种精密的三维加工技术,是传感器、微执行器、微执行器、微机械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已成功用于制造各种微传感器和多功能敏感元件阵列,如微硅电容式传感器、微硅质量流量传感器、航空航天动态传感器、微型传感器、汽车压力、加速度传感器、环保微化学传感器等。 深度反应离子刻蚀(DRIE)是MEMS结构加工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主要用于多晶硅、氮化硅、二氧化硅薄膜和金属薄膜的刻蚀,是一种微电子干腐蚀工艺。 LIGA技术(光刻、电铸和注塑成型)是一种使用深层X射线蚀刻通过电铸和塑料成型形成深层三维微观结构的方法。 为了适应MEMS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MEMS封装技术和工艺被开发出来,如阳极键合、硅熔接、共晶键合、倒装芯片键合(FCB)技术、单芯片封装(SCP)和多芯片组装(MCM)。 集成工艺和多变量复合传感器微结构集成制造工艺,如压力、静压、温度三变量传感器、气压、风、温、湿度四变量传感器、微硅复合应变压力传感器、阵列传感器等。 集成是指将多种传感功能与数据处理、存储、双向通信等集成在一起。压力、静压、温度三变量传感器,气压、风、温、湿度四变量传感器,还有微硅复合应变压力传感器和阵列传感器等均采用集成技术。 传感器集成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在芯片上构建多个传感模块,形成线性传感器(如CCD图像传感器),另一种是在同一片硅片上制作具有不同功能的敏感元件,制成集成度高的多功能传感器, 体积小,易于实现补偿和校正。 微加工技术和精密封装技术对传感器的集成有重大影响。 可利用单台PLC软件对智能传感器硬件进行信息处理,如补偿、倍频(细分)和数字变换。智能传感器可适应被测参数的变化,自动补偿、自动校准、自选量程、故障自找,并配有数字输出,实现双向通信,达到超强环境适应性。 从汽车到工业,从医疗到航空航天,从家用电器到测试测量,许多工业应用都要求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环境适应性。传感器产品环境适应性强的试验包括电气安全实验、失效分析实验、腐蚀性气体实验、环境性能试验、材料实验等。 传感器封装材料和技术的进步,使得传感器对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强。 陶瓷封装是用胶粘剂或焊料将一个或多个芯片贴装在陶瓷基板或接头上,使用倒装焊接与陶瓷金属图案层粘接,然后用合适的电气连接密封封装体。陶瓷具有较高的杨氏模量、较高的绝缘性能和优良的高频特性,可靠性好,可塑性好,易于密封,其线膨胀系数与电子元件非常相似,化学性质稳定,导热系数高,用于多芯片元件、焊接阵列等封装。 无线传感器网络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能量收集技术、低功耗技术、无中心多跳自组网路由协议、定位技术、时间同步技术、数据融合与数据管理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于一体,关键是要克服节点资源限制(能源供应、 计算和通信能力、存储空间等),并满足传感器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要求。 现场总线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于一体的新兴控制技术。 安装在制造和工艺区的现场设备与控制室里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串行、多点通信数据总线,是一个全数字化、开放式、双向传输、多分支、多工位的通信系统,是现场通信网络和控制系统的集成。 对于消费类应用来说,传感器融合的主要技术难点是如何控制产品的尺寸,准确测试每个传感器的性能,控制总控芯片的良品率,降低成本。 对于工业、军事、汽车、医疗等领域的传感器融合,还需要考虑如何保证各种工况下的精度和可靠性,并利用融合的特性实现传感器之间的补偿和校正。目前,许多制造商正在尝试开发集成薄膜电池、微处理器(MCU)、ASIC和无线通信功能的多传感器件,而低功耗无线电、能量收集、大数据处理和数据安全都是当下的技术挑战。 往期精选 请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相关文章~ |